产品简介:
丙戊酸钠(Valproic acid sodium salt)是一种HDAC抑制剂,IC50值为 0.5-2 mM,抑制HDAC1的活性,(IC50,400 μM),同时可诱导HDAC2的降解;Valproic acid sodium salt 可用于癫痫、双相情感障碍和偏头痛等的研究。
分子式:C8H15NaO2 分子量:166.19
别名:Sodium valproate;2-propylpentanoic acid sodium,Sodium 2-propylpentanoate
物理性状及指标:
外观: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白色结晶性粉末或颗粒
熔点:……………………>320 °C
溶解性:…………………易溶于水、甲醇、乙醇;DMSO 33 mg/mL (198.56 mM);几乎不溶于丙酮
干燥失重:………………≤2.0%
含量:……………………>98%
IC50:……………………醛还原酶:IC50 = 89 µM (猪);组胺脱乙酰酶HD2: IC50 = 128 µM (玉米);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醛还原酶:IC50 = 380 µM (大鼠); HDAC1: IC50 = 400 µM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半数致死剂量(LD50)经口-大鼠- 670 mg/kg
储存条件:
常温,避光防潮密闭干燥
运输条件:
常温运输
产品描述 | Valproic acid sodium salt (Sodium valproate)是一种HDAC选择性抑制剂,也会抑制HDAC2的蛋白酶体降解,用于治疗癫痫和躁郁症,并预防偏头痛。 |
---|---|
靶点 |
HDAC
(Cell-free assay) Autophagy
(Cell-free assay) GABA receptor
(Cell-free assay) |
体外研究 | Valproic acid通过不同的途径直接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,抑制HDAC1的IC50为0.4 mM。在培养的细胞中,Valproic acid类似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,引起组蛋白的去乙酰化。Valproic acid,如Trichostatin A,也激活不同的外源性和内源性启动子的转录。在脊椎动物的胚胎中,Valproic acid和Trichostatin A具有非常相似的致畸作用,而不激活转录。Valproic acid诱导啮齿动物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。在表达PPARδ的配体结合结构域和糖皮质激素受体(GR)的DNA结合域,以及GR控制的报告基因融合的细胞中,Valproic acid在 1mM的浓度释放N-COR,TR或PPARδ融合的Gal4的抑制。Valproic acid诱导少乙酰化组蛋白的积累并抑制HDAC活性。Valproic acid诱导一种特定类型的分化,标志是减少的增殖,形态改变,标志物基因的表达和AP-2的转录因子的累积,AP-2是神经元或神经嵴细胞样分化的F9畸胎瘤细胞的潜在标记物。在F9和P19畸胎瘤细胞中,Valproic acid损害细胞增殖或存活,表现为[3H]胸苷渗入减少。 |
体内研究 | Valproic acid延迟了MT-450大鼠乳腺癌模型中原发肿瘤的生长。 |
用途及描述:
科研试剂,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,药理学等科研方面,严禁用于人体。 氨基丁酸的浓度有关。本品系广谱抗癫痫药物,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。对动物的药理研究发现本品对各种癫痫的实验模型(全身性和部分性)均有抗惊厥作用。同样本品被发现对人的各种类型癫痫发作有抑制作用。
激酶实验 | Caspase-3、-8和-9的活性分别用Caspase-3、-8和-9比色试剂盒进行评估。简言之,在60毫米培养皿中,1×106个细胞与10 mM丙戊酸孵育24小时,然后在PBS中洗涤细胞并悬浮在5个装有试剂盒的裂解缓冲液中。使用BrdFrad方法测定蛋白质浓度。用含50μg总蛋白的上清液测定caspase-3、-8和-9活性。用DEVD PNA、IETD PNA或LeHD PNA作为Caspase-3、-8和-9底物在96孔微量滴定板中加入上清液,每片在37°C孵育1小时。每个孔的光密度用微板读数仪在405 nm处测量。Caspase-3、-8和-9的活性以任意吸收单位表示。 |
---|---|
细胞实验 |
丙戊酸溶于DMSO。 将5×105个细胞接种于96孔微量滴定板中进行MTT测定。暴露于指定剂量丙戊酸的指示时间,MTT溶液[ 20毫升:2毫克/毫升磷酸盐缓冲盐水(PBS)]被添加到每个孔的96孔板。在37°C下将培养皿再培养3小时,通过吸液从板中取出培养基,200毫升DMSO加入到每个孔中以溶解福尔马赞晶体。使用微板阅读器测量570 nm处的光密度。 |
动物实验 |
丙戊酸在生理盐水中溶解。 对BALB/c裸鼠进行脾切除。脾切除术后1周,小鼠接受137Cs全身照射,剂量为4 Gy。照射后4~72h,在右侧腋窝皮下植入KasuMI-1细胞(2×107个细胞/小鼠,0.15~0.2ml)。小鼠随机分成两组,丙戊酸(n=6)和对照组(n=6)。当植入后10天APPR中肿瘤大小为200 MP3时,每天腹腔注射0.2毫升丙戊酸(500 mg/kg体重)或0.2毫升生理盐水。丙戊酸在浓度为25 mg/ml的生理盐水中溶解,每三天测量肿瘤的最长直径(A)和最短直径(B),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肿瘤体积(TV):TV=1/2×A×B2。注射两周后,小鼠通过颈椎脱位处死,取出肿瘤肿块进行以下实验。 |
1 mg | 5 mg | 10 mg | |
1 mM | 6.0172 mL | 30.0860 mL | 60.1721 mL |
5 mM | 1.2034 mL | 6.0172 mL | 12.0344 mL |
10 mM | 0.6017 mL | 3.0086 mL | 6.0172 mL |
50 mM | 0.1203 mL | 0.6017 mL | 1.2034 mL |
- 【注意】
- ●我司产品为非无菌包装,若用于细胞培养,请提前做预处理,除去热原细菌,否则会导致染菌。
●部分产品我司仅能提供部分信息,我司不保证所提供信息的权威性,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交流研究之用。